近日,國務院印發《“十四五”數字經濟發展規劃》,預計到2025年,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%。在此前提下,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,加強職業院校(含技工院校)數字技術技能類人才培養。
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、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。《規劃》指出,2020年,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(GDP)比重達到7.8%。
同時,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: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,產業鏈供應鏈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;不同行業、不同區域、不同群體間數字鴻溝未有效彌合,甚至有進一步擴大趨勢;數據資源規模龐大,但價值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;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需進一步完善。
到2025年,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,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%,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大幅提升,智能化水平明顯增強,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,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,我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。
《規劃》提到,要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,其中,加快推動文化教育、醫療健康、會展旅游、體育健身等領域公共服務資源數字化供給和網絡化服務,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復用。
在智慧教育方面,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,深入推進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,進一步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,提升在線教育支撐服務能力,推動“互聯網+教育”持續健康發展,充分依托互聯網、廣播電視網絡等渠道推進優質教育資源覆蓋農村及偏遠地區學校。
此外,為保障數字經濟發展,將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計劃,擴大優質數字資源供給,鼓勵公共數字資源更大范圍向社會開放。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,加強職業院校(含技工院校)數字技術技能類人才培養,深化數字經濟領域新工科、新文科建設,支持企業與院校共建一批現代產業學院、聯合實驗室、實習基地等,發展訂單制、現代學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。
針對老年人、殘障人士等,制定實施數字技能提升專項培訓計劃,提高運用數字技術的能力。還將強化數字社會道德規范。鼓勵將數字經濟領域人才納入各類人才計劃支持范圍,積極探索高效靈活的人才引進、培養、評價及激勵政策。
來源:網絡